达夫(好居网用户)
5759天前 / 阅读 :
Gensler:TEN YEARS IN CHINA
Gensler是国际著名的建筑、设计、规划公司,共有专业员工约2,900名。在亚洲、英国、中美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0个城市设有办事处。公司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其无比专注于通过其设计,促进客户业务的成功。早在20世纪80年代,Gensler就已涉足中国市场,最初是旧金山办事处承接公司内部设计和其他小型项目。20世纪90年代初,Gensler设立香港办事处,为扩大亚洲市场的国际客户提供服务。至90年代末,我们的业务遍及中国深圳、北京、青岛、上海、西安等城市,积极参与大型规划、建筑设计、公司内部设计等项目。
自2005年以来,Gensler上海办事处已经成功承担500多万平方米的总规划项目和25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项目,其中280万平方米已经于近期在北京、上海完成或进入建设阶段。
《室内设计》中文版(以下简称IDC)与Gensler上海分公司设计总监夏军的对话:
你们如何看待/理解中国设计过去十年的发展?
夏军:由于中国政府、开发商的运作,协调能力增强,国外开发商的进入,中国设计日益成熟,越发国际化。本土开发商及中国整体市场的运作能力日渐成熟对设计团队、设计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的设计也变得更加的务实,不再仅仅只是注重视觉上的冲击力,更看重其实用性。不足是给设计师的时间太少,其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这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度、高效率。
[page]Gensler在亲历过去十年发展中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夏军:我觉得最大的感触应该是机遇和挑战。中国的发展速度是超出想像的,历史中一段时间的停滞及中国人口对土地、建筑依赖和需求使设计这一领域的发展极具有爆发性。政府极强的执行运作能力,中国经济的日趋国际化及全民资源的开发都为我们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机遇。
从挑战上来说,Gensler希望把全球的室内设计、城市规划的概念传播到中国, 能让我们中国的客户融入到全球化的环境平台中,起到桥梁作用。因此我们公司才会致力于中国业务的发展,在中国一留就是十年。Gensler来中国不是仅为了做一个建筑设计的表演,而是希望能更多的服务并融入这个社会。我们的服务概念是要为业主的发展提供我们设计上的优势,并使之适应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和需要。同时,我们的许多外籍设计师也只有长期在中国进行设计,不断的去学习才会明白怎样更好的搭建这座桥梁。
[page]上海城建国际中心
你们在过去十年来认为做得最有意义的(最难忘的)项目情况?
夏军:每个项目总体上来讲都是有意义!像上海浦发银行和中医院大学,北京首创的阳光尚都。但对于我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我们希望通过设计为人们提供一个新的生存环境, 让他们重新找到一种生活、工作的方式。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与专业程度不一样、实力不一样的客户配合得相当良好。当地的开发商也非常勤奋,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促使我们更加努力的去完善自己。这让我们非常难忘。
[page]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中国设计十年对于你们自身来说,获得了哪些启示并引发你们怎样的新的探索?如何在探索的过程中进行文化间的对话和碰撞?
夏军:获得最大的启示从公司角度上说,就是要整合好公司中各种不同的文化,处理好各设计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工作,从而保证公司能更加顺利的走国际化路线。在我们公司中,设计成员来自多国多地区,其思维逻辑的不同等等都会影响企业的的发展,因此团队间的文化差异尤其是语言的疏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长安国际
从个人角度来说作为一个资深的企业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每个设计者的内心想法和其思维方式。首先就是要为他们提供足够充分的空间去发展设计这一领域,再者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共存意识。当一个项目遇到分歧时,我们所注重的并非设计师这些个体,而是公司这个整体。运用公司的理念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的观念加以整合。
至于新的探索确切地说就是遵循市场规则,这点离不开人的文明素质。在这个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里对于我个人而言更多的是对市场的远见和开拓精神。我们渴望能在中国本土培养一个设计方面领袖式的人物。我们也希望国内的业主要多接爱国内本土的设计师。中国的设计尚处于青年时代,上升空间还是很大的,会逐渐步入其壮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