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装配饰 潮流设计 家居风水 行业资讯 智慧生活 五金行业 陶瓷卫浴 装修攻略 产品导购

西塘旧梦:那些雕花的窗台

达夫 达夫(好居网用户) 5731天前 / 阅读 :

西塘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去过周庄,更想再走走熟悉的石板路,幽深狭长的雨巷,而后,在古老的雕花大床做一夜水乡的梦。而我最想看的是那条绝无仅有的烟雨长廊,它让我魂牵梦萦了多回。

  北方的雨,是清冷且凄寒,

  南方的雨,是柔润且婉约。

  愿化作江南雨巷中,马头墙下的凝望的凄楚,也为梦中关于雨的蜿蜒梦境.

  当纷叠的雨丝垂入粼粼波光中,荡漾在心头的,是欢欣?是迷离?是阵痛?还是对过往的回想?

  不,什么都没有,现实的纷争,和理想的倾轧,碾过肉体的麻木,如水般冰凉.....

  西塘的美景,即使是分化成块,也能积聚成心底的一缕轻叹....

  高挂的红灯笼,尘世与依傍的虚无,清早的烟雾还缭绕在心头,

  停驻的,是心灵的隽永,留不住的,是我匆匆的脚步

  西塘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去过周庄,更想再走走熟悉的石板路,幽深狭长的雨巷,而后,在古老的雕花大床做一夜水乡的梦。而我最想看的是那条绝无仅有的烟雨长廊,它让我魂牵梦萦了多回。记得去年休假,就西塘的路线、景点,我已做足了功课却未能成行。那种感觉,象极小时候喜欢看电影,却苦于买不到电影票。但这一回不会了,我原是个按心情生活的人,只要我可以抵达的地方,一定要抵达。

  去西塘是下午的火车,此时,我已是身未动,心先行。

  抵达西塘,不到早上八点。西塘应该是习惯晚起的,似乎还不曾醒来,很多店门未开。

  这地方的住宿以民居为主。我住的人家称为“斜塘客栈”,主人是一对亲切热情的夫妇。沿着狭小的木梯,阿姨领我上楼,古朴的雕花床,镂空的小轩窗,让我有了归家的喜悦。从窗门望去,可见游人看到的第一座桥“环秀桥”。窗下的小园子,有曲径、小亭,假山,而亭外有水,水上有桥。坐在小窗,便将西塘小景收入眼底。房内各项设施具全,最令我高兴的是,阁楼上面有个小阳台,架着漂亮的秋千,还有一个可供小坐赏月的石桌,是个清雅绝佳的明月小楼台。

  从“斜塘客栈”出门往左不远,便是有名的“石皮弄”。小弄十分狭小,地面用一百多块石板铺成,全长近百米,是一个引人遐思的露天小弄。四周安静,我站在弄口,觉得自己是在凝视一个久远的故事,弄堂深深,我没有走进小弄,时间太早,我怕惊醒她的清梦。

  石皮弄往下,有个临水的小亭,那陈旧斑驳的栏杆正向我诉说着久远,水边停靠着船只,便是“水上酒家”,可想而知,三两知已,水上小啜是多么惬意的事。阳光播洒下来,水面波光鳞鳞,几枝柳枝轻轻拍打水面,潦湿了浅浅的石阶,我不由弯腰掬几捧水把玩,再取出心中那一匹纱,轻轻浣洗干净。

  忽然想,或许,许多年以前,更多年以前,我便是河边浣纱的女子,曾经在此漂洗女儿家的一怀心事~~~

  原路折回,我来到环秀桥,这是西塘镇上最早的高桥。一眼望去,可见两边绵延的水岸风光,串串灯笼,临水人家,相传昔日晴天,站在桥顶还能北望太湖边上的青山。   过桥,便来到廊棚了,这是我梦中的烟雨长廊。所谓廊棚,是西塘的特色,走在黑瓦盖顶的长街,游人不怕日晒雨淋,这果真让我体会到一句话,“雨天不湿鞋,照样走人家”。依水廊棚下,全都挂着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悠远的长街,格外生动起来。

  “烟雨长廊”是很美的名字,还有感人的传说。相传在这有个年轻寡妇胡氏,开一家铺子,艰难地支撑着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胡家铺子前的河摊边,有个后生王二,摆水豆腐摊,王二老实厚道,只是家境贫寒。他见胡氏艰难,经常帮着她做一些体力活,日子一久,胡氏心中依恋,却难以启齿。于是她煞费苦心想出一个办法,她请来木匠,借修缮店铺,沿河建起了一排廊屋,遮盖店铺前的街路,让王二即可免受日晒雨淋,又能在雨天照常摆摊,两个人同在一个屋檐下,感觉就像一家人。可喜的是,廊棚建好后,胡家铺子生意一下红火起来,于是镇上商家纷纷效仿,几年下来,终于形成西塘独特的建筑式样。

  廊棚,即郎棚,为郎君而造的棚屋。世间的温情,原来也可以这样从古绵延传承至今。

  廊棚之下,我行走在一个传说的美好之中,心中格外柔软。

  街道的小店门口就摆着各色粽子、麦芽糖等各样小吃。我选了一家颇具古色的小店,吃有名的“水豆腐”。当年的王二应该卖的就是这种水豆腐了。嫩白的水豆腐,点缀碧绿的葱花,想必做法简单,却是美味无穷。

  小店门前,有妇人在河边轻轻槌打衣裳,老阿婆坐在藤椅上,悠然摇着蒲扇子,低眉敛首,再不会有什么纷争了。他们这么安静着,安静着,象水上无声的涟渏。

  沿街最多的是卖工艺品的店铺。我给孩子们买了最具江南特色的玩具衣裳,各色的旗袍式样,是小女孩子们的最爱,想着她们给布娃娃们穿在身上的样子,我也满心快乐。最令我爱不释手的是“九九平安铃”。9只黄澄澄的细小铜铃,用小红绳串成,我将它系在手腕上,于是,走在古朴的廊棚之下,听着自己沿路洒下细碎的环佩之声,脚步悠闲而轻快着,感觉真好。

  沿着廊棚走,能看到停泊着许多乌蓬船的码头了,码头边,便是有名的送子来凤桥,俗称“晴雨桥”。桥顶搭棚,方砖铺就着长条凳,依旧不怕日晒雨淋。桥身分成两侧,左侧的石阶供男人使用的;而右侧设计成小小的斜坡,专供女人行走;因为当时考虑到女子缠着小脚,迈步子小,台阶不便迈步行走。我能想象当年,过桥的女子,莲步轻移上桥,扶风弱柳,裙衣飘飘。来凤桥的设计,尽显西塘人的细致周到之处。

  我想,自古以来,人性化的东西就是无微不致地体现在细节上。只是,忙碌浮燥的现代人,为什么总是不愿意回过头来,不愿意去悉心关注一些细微却更为重要的东西呢。

  树下的码头,立着古老的木栅栏。艄公们聚拢一起,豪爽地说笑,我看着他们,仿佛可以看尽他们平凡而快乐的一生。

  凉风席席,我坐在水边的木阶上,想到鲁迅笔下的乌篷船,如今,它们就安静地停泊在我面前,触手可及,年少时,我和乌蓬船在文字里早已相识,如今仿佛久违的故交。

  此时,我的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

 西塘是一本爱不释手的书,我不舍得一下子将它读完。我决定先回客栈小憩。

  回到客栈,坐着古色古香的老藤椅,趴在雕花窗台上,看楼下的人来人往,好不悠闲自在。

  就这样,我和水乡慢慢地,融在一起。此时是西塘一天中的热闹高峰了,导游们挥着小旗,忙不迭地指引着游客们上环秀桥,有相拥的恋人在园子里亲呢地拍照,亭子里,也有落单的人,沉默着看桥上热闹的游人~~~

  此刻,我想到的是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而我,便是楼上那个闲看世间风景的人,只是你只是你,与我无关,有关的是风景。

  勤快的阿姨正拖着楼板,见我上阳台荡秋千,热心地提议要为我拍些照片,她说在阳台上就能拍出西塘的多处风景。我心中称奇,难道我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是个很爱臭美的人?

  于是,我坐在碎叶缠绕的秋千上,摇摇荡荡,再在石桌边小坐,或靠着古典的小轩窗门,任阿姨对我狂拍。她说从没拍过照,但是拍出的效果却让我很是满意。

  阿姨最引为自豪的是她的雕花大床,据说有200年的历史,花案精细,做工细腻,的确是极具江南民居木雕特有的柔美细致的格调。

  下午,我的方向是客栈出门往右的古街。两旁全是商铺,主营各色风味小吃,还有精装竹筒里的手工米酒。店铺的后面,全是住宿人家,顺着店铺间隙看去,可见对面街道的廊棚,临水的地方,时常有主人家种些丝瓜,已是果实累累了,好一派富饶的水乡风情。我看上了香喷喷的大肉粽,于是小心翼翼地问店家大婶,我能坐在你店里吃一会吗,那大婶笑咪咪地说,“我帮你剥开了,你在到处都能吃啊。”我看看左右,的确大家都在边走边吃。于是,我一路抱着一只硕大的粽子,在这长长的街道上肆无忌惮地招摇着。“淑女”二字怎生书?我,我不记得了。

  西塘的夜晚,最是恬静美丽。团队的游客一般不在这里过夜,于是,白天的喧哗慢慢褪去,街道的行人不多,廊棚下的人多半三四围坐,品茗闲聊,享受着席席水风。我坐在永宁桥上,听一个老人家吚吚呀呀地拉着二胡,二胡声沙哑的诉说,从水面上轻轻飘荡开来。虽然有些苍凉之感,但是适合我的心境。

  有人在水边放许愿灯,用彩色纸折成花样,中间点上小蜡烛,再许下心愿任水漂流去,便能如愿了。

  水岸两边,廊棚下所有的红灯笼齐齐地亮了起来,倒映水面之上,鳞鳞波光,不时有游船泛过,美不胜收,除了朱自清所写的浆声灯影,我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形容。

  在桥上,看尽两边缠绵的夜景,我忽然觉得,西塘是个很暧昧的地方,这样的夜色,任何语言表达都是失色的,如同你深爱一个人,爱到极致,便无需言语,你只能凝视她,靠近她,将她依恋入怀。

  昨夜的雕花床,适合睡眠。朦胧中,忽觉凉风四起,扬起了床帏,大片白纱帐顿时飘起来,我连忙坐起,却是水乡一梦。此时,才凌晨五点。

  开了窗,外面果然风声大作,树叶互相拍打,今天是台风天气了。

  早晨的气温明显降低,雨天的缘故吧,街道上行人依稀,我吃的早餐是热气腾腾的米粥,就着一小碟微辣的西塘菜心,倒是驱走了几分凉意。临走时,店里的大婶不停叮嘱我,午饭一定要来吃她的荷叶蒸饭。那是在蒸笼里的米饭,加了栗子、肉丝等。

  雨天的西塘,与昨天截然不同。

  名副其实的烟雨长廊,被雨天淡成一幅清雅如诗的水墨画。远远的乌蓬船整齐排列,静悄悄地。

  刺绣也是江南的一大特色。我来到一家手工绣坊店。店里的商品便是刺绣工艺品,绣出的动物、人物栩栩如生,最多的是江南景色。老妇人戴着眼镜,正埋头刺绣,那眼神很好,手指麻利地穿针引线,绣屏上是一幅西塘水墨画样,她只用一团黑白渐变色的线团,线团有些乱,但她的手轻轻一拉,便拉出一根完整的线。这样的手工活我也喜欢,便在一旁屏心静气看了很久,老妇人并不说话,只偶尔抬头向我微微一笑。

  有一家专门卖手工制作的相册和笔记本的小店,是我的最爱。我买了一套很精致的线装笔记本,虽然价格有些贵,可是我太喜欢了。这种仿古的线装本,暗褐色的纸页,用江南传统服饰与江南民歌作为插页,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时尚元素,使这样独具江南风格的线装笔记本,分外朴素而清雅,极具纪念意义。

  其实,西塘本身便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本,让我如此钟爱,细细展读。

  风挟带雨丝,迎面而来,有些许凉意。我有些冷,应该买件西塘的衣裳了。西塘的服饰自然以水乡特色为主。印花粗布制成短旗袍,还有斜开襟的中袖衬衣。当然,还有蓝布印花的三角头巾。有件玫瑰色的中长衫很吸引我的眼球,那袖口与领口造工很精细,绣着精美的手工花样,略长的腰身柔和纤巧,略为宽松下摆,让我想起有风吹来的模样,但这是店内最好的衣服,居然叫价四百多。我心中得意,眼光果然很毒,可是想到客栈阿姨说,这些店时常是高价宰客,想到这样的江南服饰平时穿的机会也不多,我很快便说服了自己,美好的东西,不一定要拥有它,欣赏一下,就可以。

  走了几家服饰店,我还是淘到了一件紫罗兰色斜纹的中袖衫,胸襟、袖口、下摆的绣花图案都能自然呼应,它不需纽扣,只是纤细的小带串在胸前小系,使整件衣服格外生动。于是,我请路边一个看似专业的游人替我在乌蓬船前留下珍贵的照片,

  这时,我是个土生土长的渔娘,着一身粗布衣裳,一生一世都安心在船头生火做饭,而身后的渔船,便是我安身立命的家了。

  烟雨西塘路,分外浪漫。

  雨点时有时无,任何一条小巷都写着寂寥与悠长。

  我撑一把小伞,踩着湿湿的石板路,让自己随意迷失在幽深的小巷里,很希望,突然间,眼前真的“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打一把小小的油纸伞,有着“叹息般的眼光,还有丁香般的惆怅。”

  离开西塘,是下午三点多。其实西塘不大,不到两个小时便可走完。我反复走着这些小巷与长廊,心中满是不舍与流连。

  水上总有离岸的舟,街边总有回归的人。

  不知下回重游西塘,是何年何月了,

  江乡风情想必年年相似,但愿那时,我的心情亦如今日般单纯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