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装配饰 潮流设计 家居风水 行业资讯 智慧生活 五金行业 陶瓷卫浴 装修攻略 产品导购

锐志东北行 —— 云冈石窟

达夫 达夫(好居网用户) 5764天前 / 阅读 :

云冈石窟是中国的四大石窟之一,从距今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代开始开凿。

   早上起来,上了内蒙大通道,走了不远就到了白音查干,自此转上通往山西的高速公路,告别了美好的大通道。  

  在一阵阵的小雨中我们离开了内蒙古。      进入山西,天好了起来。我们在大同下了高速,前去游览著名的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中国的四大石窟之一,从距今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代开始开凿。     说起来,北魏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鲜卑也是发源于山林,成长于呼伦贝尔草原。公元386年,在云中、盛乐,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了北魏政权。随后征服塞北各族,于398年迁都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      鲜卑拓跋氏原本风俗淳朴,与魏晋通聘后,特别是经过什翼犍的引进介绍,才开始接受佛教。草原人也实在,这一信奉就彻底皈依,造出名震天下的大同云冈和洛阳龙门石窟来,成为留给后世子孙的瑰宝。      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的主要洞窟有45个,分为东、中、西三区,东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此外还有许多的小型洞窟,共计1100多龛,大小造像51000多躯。      您说了,那么多的洞窟都是佛像,单调不单调啊?不单调,每个洞窟都不一样,行家会从宗教历史人文艺术以及风格上讲起,草根只能从大概齐说起。 

   比如这第一窟,中央雕出了两层方形塔柱。      而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这两窟现在都成了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

    还有这第三十九窟,整个一座佛塔雕在里面,建筑构件雕刻准确,保存完整,是研究中国早期佛塔的重要资料。

  说起中国的古代建筑,大家可能看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始建于……。这话什么意思?就是说你见到的东西十有八九都是后修的。怎么会呢?怎么不会?中国的古代建筑大都是土木结构,好坏不论,保存起来是非常地不容易。风雨雷电都有可能造成破坏,所以随坏随修。这一修不当紧,你敢保证后世修补的人,不鼓捣上点儿当时的时尚元素?因此始建于明代的房子,最后看到的是清代的模样,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这小修小补弄多了,保不准就来个中期改款,要是一把火烧了,重建还不得上个全新的设计?所以只能说:始建于…… 

  而石头的么,没坏一般人也就没必要增加什么时尚元素了,那年头没有水泥粘结剂之类的,修改只能是往下凿材料,给增加时尚元素带来不小的麻烦。所以,实在喜欢新潮,全新开凿就是了。因此北魏时代的真房子真塔早已不复存在,而这个石楼石塔,就成了研究北魏建筑形象的最好资料了。  

    这是云冈的第三窟,比较特别,是云冈最大的一座石窟,中间一尊坐佛高10米,也是云冈最大的一座佛像。      两边侍立的菩萨也各高6米,这是佛左手边的菩萨。     这是右手边的菩萨。     三位个个体态丰腴。

  那说这个窟特别,特别之处在哪里?特别之处在于,这么空空洞洞的一个最大洞窟,就这三位,并且风格同其他造像不同,个个体态丰腴。 

  就这三位?住的是最大的洞窟,是不是太奢侈了?佛均居住面积那得多大啊? 

 

    没错啊!所以有了这么好的居住条件,再俯看芸芸众生,心情自然是不错地,心一宽体自然也就胖了。 

  (另一种说法是此三尊佛像雕凿于唐代,唐人喜欢丰腴美人,所以造像体态丰腴。此一说,跟草根的说法不同,大家可以自行判断一下哪一个更接近事实。草根自己觉得草根的说法跟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比较有说服力) 

    从第十六窟至二十窟,是云冈最早开凿的五个洞窟,通称“昙曜五窟”。这是十六窟,正中主像释迦像,因风化和山中水的侵蚀,已经残破不全了。 

 

    第十九窟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内满雕千佛,居住面积实在不能跟第三窟那三尊佛像相比。      这第二十窟的露天大佛,对大家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他往往作为云冈石窟的标志出现在各种图片画册上。     其实这个窟原本也跟其它石窟一样,带有前面的门廊什么的,然而据说大约在辽代以前就已崩塌,造像便完全露天了。     这一曝光,立刻使其知名度大增,一下子让这个石窟成了云冈所有石窟的代言人。     佛在一千年前就告诉我们,要想出名,一定要有足够的曝光率。所以现在大小明星逢个事儿都要拼了小命去露上一脸,就是听了佛说的。     看来我佛就是慈悲指点众生,搞不明白只能怪自己悟性太差,草根悟性这么好说不定哪天被我佛收为弟子也未可知。

 

    下面问大家一个问题,山西什么最多?什么?煤?恭喜你答对了。这不,连菩萨都出来为山西的特产代言了。佛祖为感谢山西人民为其造像,特意请形象最好的菩萨出面代言,这一袭黑纱,瑞的是纯煤打造。      不过山西人民觉得以“尘”事烦扰菩萨,虽说没有太大的不敬,终归是不妥,于是把对面的大同煤矿迁了远点儿,紧邻的109国道也改了个线。      离开云冈石窟,在大同市里吃过下午饭,开车前往太原。 

  出了大同,道路两边就断断续续开始出现了长城遗址,土垒的城墙以及烽火台。     这段长城遗址主要应该是明代长城,其中有内长城,也有外长城。     明朝的时候,大同是九边重镇之一,而所谓“宣大”的“大”,指的就是大同。     明朝初年,为了对抗蒙古的残余势力,明军多番出击,同时也沿前线修筑长城。城身的重要地段都以夯土外包条石,置敌台、堡垒、关隘以作守备。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了拱卫新的京都,又加建内长城作为第二道防线。     当年的烽火台或者叫箭楼如今早已残破不堪,只剩一座座土墩子了。不过这种景象正是草根喜欢的,比起北京八达岭长城,更能勾起草根的远古幽思,将来一定要约几个同好来爬一爬。        山西历来是黄河流域的农耕民族,与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发生战斗的战场。到北京逐渐成为全国政治中心后,山西正好位於北京的外屏位置,因此这里的高山峻岭肩负起保卫京城的责任。当时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山西,在军事国防上成了要地,涌现出了无数著名将领。     傍晚,我们越过崇山峻岭,到达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