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装配饰 潮流设计 家居风水 行业资讯 智慧生活 五金行业 陶瓷卫浴 装修攻略 产品导购

毛勇:智慧养老开启物联网时代

小晔 小晔(好居网用户) 3200天前 / 阅读 :

【好居网】9月26日,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中关村中安安防产业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北京蓝盾世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元美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非常设计师网、国家康复辅具研究

【好居网】9月26日,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中关村中安安防产业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北京蓝盾世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元美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非常设计师网、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北京∙达福康承办的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市场主题《绿色健康 智慧生活》论坛在北京中华世纪坛B段地下一层小剧场盛大举行。来自智慧城市产业投融机构、地产、建筑设计、安防、消防以及大健康相关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等共聚一堂,火热开聊。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北京达福康总经理毛勇的主题演讲。

毛勇:

谢谢主持人,同时感谢北京国际设计周的组委会,作为一名民政再现的工作者,一名一直推动养老康复、行业发展的参与者,一名正在经历着辅具产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包括设计、开发、生产、推广、适应以及各项配套服务的践行者,今天非常有幸站在这里与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精英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感到非常荣幸。

今天想探讨的话题是当下正倍受关注的一个新兴业态,辅具产业,如何用简短的话语来阐述辅具产业,我想借用克强总理2015年10月29日,在会议上的一个讲话,以辅具为代表的残疾人服务产业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承载着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是克强总理当时与德国默克尔总理在全球辅具产业发展大会上特别强调的一句话。这里边需要注意的残疾人服务产业。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单地给大家做一个介绍,辅具产业的概括与发展状况,重要的是科技创新它其中作用和意义。

概括这块,可能很多人,因为不是这个行业的,对辅具这个概念不是很清晰,这里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战元时期的孙并(音)当时被唐娟把膝关节挖掉以后不能直立行走,他后期能够出入疆场驰骋,率兵千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当时使用的代步工具,是现在的辅具。这里我想说明一下,它服务的人群是三类人,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克强总理讲的,残疾人到2015年底是8500万人群,老年人2015年的人数是达到了2.2亿,占总人口的16.1%。再加上伤病者,如此庞大的消费人群,我想是任何产业所不能比拟的。

辅具分类,国际组织在1992年在辅具分类分成十个类别,2005年我们国家出台了新的辅具标准,获得了11大类,135个次类和741个分类,这里边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不展开具体的讲述。分类的各种细节,大概这边可以讲一下,11大类主要包括像个人的移动,个人的训练,包括职业、技能、家庭生活,家庭的家具,家庭的无障碍改造,以及休闲娱乐,这11大类其实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面简单地讲一下宏观价值,主要从五个方面。这里面选择一个信息交流这块,康复辅具通过科技创新,怎么体现人文的关怀,现在大家了解的助视、助听和助言,助视,我们现在整个产业推出了新的产品,针对低视力和盲人他如果想阅读书报、文字如何解决,现在的助视仪可以达到直接扫描,语音播报,针对这类人群通过听就可以完成读书阅报的一个需求。助听呢,大家熟悉的助听器,耳挂的和耳麦的。现在的国内的产品通过眼镜,包括我们设计的贴片,可以跟大家任何的眼镜对接,老人不需要再外挂,不需要再塞到耳朵里,通过骨骼的一个振动,传译,这个技术已经完成,这是一个助听的创新。

包括助言,现在随着功能,有些事故、医疗引起的,语言上的障碍如何解决,人工喉已经上市了,可以解决外挂式的,不需要植入,解决语言发声的问题。微观方面,我想讲一下护理,传统的护理,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的对象,现在我们这种辅具不断升级,包括智能化的改造。包括不断的技术创新,通过地面有地面的一种辅助,有电动的提升,转移车,也包括在上部空间,现在在设计的是天轨的一种方式,将失能老人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的转移,包括现在北京老旧小区,下一步一块努力做的事情,老人包括残疾人无法下楼的问题,因为老旧小区是没有安装电梯的,如何解决。像这种我们提供的带轨道的爬楼电梯,解决老人出行的问题,每个细节都体现具体民政、民生的一个表现。

现状简单地阐述一下目前辅具的现状,现在全球的产品达到7万种,但国内只有2000种,未来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大的,包括世界老龄化的加剧,各个国家对养老辅具的需求是不断升级和变化的。美国是最大的一个辅具生产国和销售国,德国在创新方面走在了前沿,每年用于研发的经费比任何国家投入都大。日本原来它最重视医疗产业,现在已经退居二线了,现在把辅具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中国的辅具产业的发展之路,从最开始也都是经历假肢、轮椅的过程,包括近20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家对品质的要求在不断地升级、换代。这个辅具产业的市场,我们预计5年后将达到一万亿。影响辅具发展的因素比较多,这里边各个产业、各个行业都会经历一些,特别中国的市场,是哪个行业热销,企业都会去做的一个产品。如果国家没有一个机制和一个门槛的话,举一个例子,像轮椅,轮椅大家都了解,轮椅厂家,有的厂家从生产出来加5块钱它就可以上市了,这种产品最后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再一个,现在一直讲,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最终是占到90%,如何做到居家养老,辅具的产品和服务的准备有没有做得很完备。现在因为中国市场有太大的空间需要去投入、去研发,更多的产业化、民用化,现在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按照克强总理的想法,中国辅具要跟德国携起手来,要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科技创新必须要完成产业的一个闭合。科技创新,这里边讲讲促进因素,包括创新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一个市场的需求、使用者的需求,包括国家近几年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面是五个重要需求,推动中国辅具,要走科技创新之路。包括下一步人才的培养,包括现在在推动辅具的标准建设,北京市地标、国标的推进,包括明年要推全球辅具研发大赛的一个项目。项目后面的核心价值,包括中国的竞争是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一些管理和机制的创新。

最后想讲一下未来辅具的一个发展方向,这是一个简单的,就是老人躺在上面,随时可以呼吸,临床报警,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直接检测,子女可以通过APP,机构可以通过工作屏都可以做到的。我想总结一下未来辅具发展之路就是一个科技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一个方向。谢谢大家!